为搭建高端学术对话平台,着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国际交流合作处与国内知名智库国观智库达成合作,组织我院本硕博全层次学生参加高端学术交流活动。经全校选拔,最终选派我院16名学生,于6月5日至8日赴“国际经验与中国角色”第一届国际和平论坛暨和平调解培训会进行交流学习。本次活动为期4天,分为主论坛、分论坛和培训三个环节。国观智库总裁任力波、中国外交部阿富汗事务特使岳晓勇、芬兰驻华大使明凯(Mikko Kinunnen)、中国外交部原朝鲜半岛事务办公室主任杨希雨、芬兰CMI-马尔蒂·阿赫蒂萨里和平基金会首席项目官Oskari Eronen以及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的前政要、驻华外交官、欧洲主要危机调解组织代表等参加了本次会议。这一高规格的国际学术平台,汇集了多元文化背景的权威声音,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开阔的视野,创造了接触全球前沿议题与实务的高端交流环境。


立足全球热点 共谋和平之道
在当今世界地区冲突加剧、战乱不断的背景下,世界期待中国凭借其友好礼让的传统文化,为国际和平调解注入积极力量。主旨发言期间,岳晓勇和杨希雨分别介绍了中国在阿富汗和朝鲜半岛事务中的立场、原则与成效。CMI首席项目官Oskari Eronen则分享了CMI在全球多地促进和平调解的经验。圆桌论坛上,各位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了和平调解的理念与方法,共谋世界和平之道。

培训实战 技能提升
在随后的三天时间里,来自CMI的5位资深专家和国观智库专家一起为学员进行国际调解政策框架和最佳实践培训。课程内容涵盖多个方面,包括国际调解解决方案、冲突处理办法与风格偏好、调解周期设置与基本调解技巧以及调解中的关键性议题设置等。通过圆桌论坛、案例分析与小组汇报的形式,学员们对当前国际和平建设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讨论,包括性别问题与女性参与、对朝核六方会谈的反思借鉴、俄乌问题的和平进程以及中国在国际调解中的角色与作用等。在课程中,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启迪融合 共促之旅
参训学员纷纷表示,此次培训会不仅丰富了理论知识,更锻炼了不同维度的实践能力。国际政治专业研究生蔡乐瑶表示,此次学习让她深刻理解了冲突的本质、根源和调解的基本原理,特别是模拟调解和角色扮演的互动讨论,极大提高了她的调解能力和应变能力。通过培训,英语口译专业研究生申明对自身专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她感慨口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文化内涵与立场态度的精准传递。在培训过程中,她不仅努力学习授课内容,更时刻关注着同传老师的现场表现,在复杂议题与专业术语中锤炼自己的语言转换能力。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于泽洋认为,本次活动不仅是学术交流与技术培训,更是一场文化盛宴。通过与不同背景的学员交流,不仅拓宽了国际视野,更对中国在全球和平调解中的角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此次“国际经验与中国角色”国际和平调解培训会不仅为我院学子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提升能力的舞台,更为他们搭建了一个了解国际形势、参与国际事务的桥梁。我院将积极深化与“国际和平论坛”等高端学术会议的长效合作机制,巩固并拓展此类顶级交流平台,确保更多优秀学子能持续从中受益。未来我们将更主动对接,精心设计参与环节,致力为学生打造更高水准、更具实效性的国际化学习与实践舞台。